专注北京监控工程与北京监控安装服务

拥有20年行业经验、众多客户成功案例

01062610932

13426082725
首页>>解决方案>>北京智慧水利系统建设解决方案-凯源恒润北京监控安装工程公司

北京智慧水利系统建设解决方案-凯源恒润北京监控安装工程公司

发布日期:2025-05-07      访问量:69

北京智慧水利系统建设解决方案-凯源恒润北京监控安装工程公司

 2025年新型智慧水利建设旨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构建一个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水利系统。目标是实现水利设施的精细化管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水利工程的智能决策,提升水利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应对各类水事挑战的能力。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利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新时代背景下,水利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对水利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问题也愈发严峻;同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水利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水利发展的需求,亟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水利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构建新型智慧水利体系。2025年,新型智慧水利建设成为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其涵盖流域、水库、灌区、数字孪生、防洪防汛、水涝灾害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一、  2025年新型智慧水利政策背景

image.png

  • 水利部提到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为“十五五”开局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

   • 2025年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构建省市县级水网协同融合发展体系,健全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完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推进水利智能业务应用。 

  • 水利部近年来政策指引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智慧水利的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指导和推动其发展。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政策汇总:

   • 1.  《关于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由水利部发布,旨在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

   • 2. 《智慧水利建设顶层设计》:该设计于2022年1月印发,旨在推动智慧水利体系建设,明确指出了智慧水利建设的目标,即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涵盖自然水循环全过程的全国一体化智慧水利综合体系。

   • 3. 《“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该规划是“十四五”时期各级水利部门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重要依据,明确提出了智慧水利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包括推进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建成七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在重点防洪地区实现“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等。

   • 4.《智慧水利总体方案(2023-2025)》:该方案围绕智慧水利总体架构和主要任务,从技术应用、平台构建、业务应用、网络安全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明确了近三年智慧水利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还发布了《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技术大纲(试行)》等文件,以指导智慧水利建设的具体实施。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政策,结合地区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颁布地区智慧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政策。

图片

     二、  2025年新型智慧水利建设目标

image.png

  • 1. 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通过先进的监测、分析和管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精准调配和高效利用。

  • 2. 增强防洪防汛能力:建立完善的防洪防汛体系,提高对洪水等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 3. 优化水利设施运行:利用智能技术提升水利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 4. 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5. 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构建全面、高效的水利信息网络,为决策提供支持。

图片

     三、  2025年新型智慧水利建设内容

image.png

  • 1). 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1. 智能水库:建设具备智能监测、自动调度功能的水库,提高水库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 2.数字化灌区: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设备,实现灌区的智能化管理。

      • 3.水文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智能物联技术助力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满足水文生产需求‌。

      • 3.水利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对现有水利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其运行性能和管理水平。 

图片

  • 2). 智慧水利感知监测建设

image.png

    • 1. 传感器网络:在流域、水库、灌区等关键区域部署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流量、水质、气象等信息。


     • 2. 卫星遥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水资源的分布、变化进行监测,为水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 3. 无人机监测:通过无人机对水利设施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快速响应。


图片

  • 3).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

image.png

      • 1. 传感器网络:建立水利模型: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水利系统的虚拟模型。对水利设施、水资源等进行模拟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 2. 卫星遥感:实时监测与预警: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实时监测水利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进行预警。


     • 3. 无人机监测: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水利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图片

  • 4). 智慧水利管理平台

image.png

     • 1. 综合管理系统:建立水利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水利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 2. 数据采集与存储:收集各类水利数据,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

    • 3. 数据分析与挖掘: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水利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4. 智能决策支持:利用智能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水利决策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5. 信息共享与协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水利管理的效率。

    • 6. 移动应用:开发水利移动应用,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水利信息和服务。

图片

  • 5). 智慧水利细分领域方面

image.png

    • 1. 流域管理: 

       1. 智能监测系统:在流域内设置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流量、水质等信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流域内的水资源分布、土地利用等情况进行监测。

      2. 数据管理与分析:建立流域水资源数据库,整合各类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流域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估。

       3. 协同管理机制:加强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建立跨区域的水资源协调机制,解决流域内的水资源纠纷。

   • 2. 水库管理:   

       1. 智能化水库监测:安装水库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库水位、大坝安全等信息。利用无人机等技术对水库周边环境进行巡查。

       2. 水库调度优化: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案。运用智能算法,实现水库的优化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定期对水库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水库运行安全。

   • 3. 农田灌区管理: 

       1. 灌溉系统智能化:采用智能灌溉技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墒情,实现精准灌溉。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效率。

      2. 灌溉设施维护:建立灌溉设施的维护管理体系,定期对灌溉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灌溉设施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3. 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加强对灌溉用水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 4. 城市供排水管理: 

      1. ‌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安装传感器、流量计等设备,实时监测水压、水质、水量等关键参数,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智慧排水监测系统则能全面精准地掌握管网状况,实现远程实时监控与数据的实时传输‌‌。
 ‌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中心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供排水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如优化供水管网布局、预测用水需求等‌‌。
 ‌     3. 远程监控与调度‌: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管理部门可以实现对供排水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调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显著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图片

  • 6). 防洪防汛体系

image.png

   • 1. 网络防洪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防洪预警体系,利用气象、水文等信息,及时发布洪水预警。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洪水的发生、发展进行实时监测。

   • 2. 防洪工程建设: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修建堤坝、防洪墙等设施,保障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3. 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对洪水灾害的应急处置,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图片

  • 7). 水涝灾害防治

image.png

   • 1. 排水系统优化: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采用智能排水技术,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

   • 2. 雨水收集与利用:加强雨水收集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等方面。

   • 3. 灾害评估与管理:对水涝灾害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对水涝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图片

  • 8).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 1. 生态监测:对水生态系统进行监测,评估生态状况。

   • 2. 生态修复: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湿地保护、河道治理等,改善水生态环境。

   • 3. 网络基础设施: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