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北京监控工程与北京监控安装服务

拥有20年行业经验、众多客户成功案例

01062610932

13426082725
首页>>解决方案>>北京智慧运转中枢中心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凯源恒润北京监控安装工程公司

北京智慧运转中枢中心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凯源恒润北京监控安装工程公司

发布日期:2025-10-23      访问量:70

北京智慧运转中枢中心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凯源恒润北京监控安装工程公司

本方案聚焦智慧运转中枢建设,针对水投集团运营中心的实际需求,整合音视频、网络、数据管控等技术,打造可视化调度、扁平化指挥、多业务融合的综合运营平台,既满足日常办公、会议协作需求,也能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指挥调度,最终实现一张屏管全业务、一套系统通全域的目标。

一、概述:运营中心的核心定位与建设原则

运营中心不是简单的设备堆砌场所,而是水投集团智慧化运营的大脑中枢”——它要解决三大核心问题:一是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通;二是缩短指挥层级,让指令快速落地;三是整合多业务场景,兼顾日常管理与应急响应。

目前,集团指挥体系已初步建成,可视化调度在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将遵循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共建共享、分级维护六大原则,进一步升级为智慧型运营中心,重点提升四大能力:

l通信协同能力:确保各部门、各场所之间音视频流畅互通;

l监测感知能力:实时汇集监控、业务数据,及时发现异常;

l常态管理能力:支撑日常办公、会议、数据分析等常规工作;

l指挥决策能力:突发事件时,快速整合信息、下达指令、协同处置。

最终为应急管理提供信息汇聚-共享服务-会商决策-指令下达的全流程支持,形成体系化的解决方案。

二、需求分析:明确运营中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设计方案前,我们先梳理运营中心的四大核心需求,确保建设内容对症下药,不做无用功。

2.1 视频显示需求:看得全、看得清、调得快

运营中心的大屏是信息展示窗口,需要整合所有关键信息,让工作人员一眼掌握全局。核心需求可拆解为三点:

1.海量信号接入:要能同时接多种信号——比如各业务部门的电脑数据(如供水压力、水质监测报表)、遍布各地的监控视频(水厂、管网、泵站)、视频会议画面(与上级单位、下属公司连线)、GIS地图(管网分布、应急点位标注),不能漏任何关键信息;

2.多方式灵活显示:信号不仅要能接进来,还要能按需求展示——比如应急时全屏看GIS地图,日常监控时分屏看16路监控画面,开会时一边显示会议画面、一边显示业务数据,支持一键切换模式,不用手动调每个设备;

3.高清稳定体验:所有视频画面要清晰,切换时不能黑屏、卡顿,比如从监控画面切到会议画面,要秒级完成,避免影响指挥节奏。

简单说,就是要打造一套信号全接入、显示多模式、操作零延迟的显示系统,以LED大屏为核心,让信息呈现更高效。

2.2 数据整合共享需求:打破孤岛,互通共用

以前各部门、各场所的系统都是各自为政”——指挥中心的监控信号,会议室调不出来;会议室的会议记录,指挥中心看不到,形成了信息孤岛。现在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1.跨场所互通:指挥中心能调取所有会议室、下属分中心的信号(如分中心的监控、会议画面),反过来,会议室也能调看指挥中心的大屏数据(如业务报表、应急态势),方便跨部门会商;

2.集中管理调度:指挥中心作为数据中枢,能对所有信息进行统一策划、分析——比如把水厂监控、管网压力数据、应急队伍位置放在同一屏,综合研判是否需要启动应急方案;

3.无壁垒共享:不管是电脑文件、监控视频,还是会议录音,只要有权限,就能在不同场所调取,不用反复拷贝、传输,节省时间。

2.3 多业务融合需求:一套系统管所有,不用来回切换

运营中心涉及的业务很杂:大屏显示、开会发言、音频扩声、视频监控、GIS分析、大数据统计……如果每种业务都用一套独立系统,工作人员要学多套操作方法,还得在不同系统间来回切换,效率极低。

核心需求是一体化管控

1.统一平台整合:把所有业务系统拉到一个平台上”——比如在同一个控制界面,既能调大屏显示模式,又能开视频会议、调监控画面、控制灯光窗帘,不用再打开多个软件;

2.兼容标准协议:系统要支持行业通用协议(如监控的GB28281协议、音频的Dante协议),能对接第三方平台(如集团已有的监控平台、超高分GIS平台),不用替换现有设备;

3.简单化操作: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能快速上手,比如用一个PAD就能控制所有设备,不用记复杂的快捷键。

2.4 快速指挥调度需求:应急时不慌,指令秒达

突发事件(如管网破裂、水质异常)时,最关键的是”——要快速调数据、快速定方案、快速下指令。如果系统反应慢,会错过最佳处置时间。

需求重点在快速响应

1.实时操作:信号切换、画面调取要所见即所得,比如点一下监控画面,就能立刻推到大屏,不用等加载;

2.多事件处理:能同时应对多个任务——比如一边开应急会议,一边调看事故点监控,一边给应急队伍发指令,互不影响;

3.智能化辅助:系统能自动做一些基础工作——比如发现监控画面异常时提醒、会议发言自动录音转文字,减少人工操作,让工作人员专注于决策。

三、项目建设内容:从目标到落地的完整方案

针对以上需求,我们确定了网络化架构、平台化建设、智能化管理三大建设方向,再拆解为具体的架构设计和系统建设,确保方案能落地、好用。

3.1 建设目标:明确系统要达到的7个核心标准

我们把建设目标分成三类,既保证基础性能,又兼顾易用性和扩展性:

1)基础性能目标:稳、清、快

1)信号清晰:视频画面无模糊、无卡顿,语音无杂音、无延迟,比如会议发言时,远端能清晰听到每句话,看不到画面拖影;

2)反应灵敏:视频切换秒级完成,中间不黑屏;麦克风拾音灵敏,说话不用刻意大声;设备操作响应快,点一下控制按钮,立刻有反馈;

3)稳定性高:选用成熟、有实际案例的产品,关键设备做备份,就算一个设备坏了,系统也能继续运行。

2)易用管理目标:简单、联动、扁平

1)易学易维护:操作界面像手机APP一样简单,普通员工半小时就能学会;设备故障时,系统能提示哪里坏了,维修不用找遍所有设备;

2)联动机制:设备之间能自动配合,比如开会时,打开会议系统的同时,灯光会自动调暗、窗帘自动拉上,不用手动一个个操作;

3)扁平化指挥:减少指挥层级,比如指挥中心能直接给一线应急队伍发指令,不用经过多层转达,确保指令秒达

3)扩展安全目标:能升级、够安全

1)可扩展性强:后期要加设备(如新增监控、扩展会议室),不用换基础系统,只需加几个节点设备;支持上下级单位级联(如集团中心连分中心),统一管控;

2)安全合规:符合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防止数据泄露、黑客入侵;重要数据有备份,不会丢失。

三大建设方向详解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确定了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的核心思路,具体如下:


image.png



 

1)网络化架构:一根网线通全域

1)核心逻辑:用IP网络代替传统的专用线缆,所有设备(大屏、摄像机、麦克风)只需插一根网线,就能实现信号传输和控制;

2)关键优势

a.布线简单:不用拉一堆杂乱的线,后期检修也方便;

b.跨区域联动:多个场所(指挥中心、会议室、分中心)通过网络连起来,支持三级联动(如集团-分公司-项目部),统一调度;

c.无限扩展:要加新设备,只需接入网络,不用重新布线。

2)平台化建设:统一标准,兼容所有

1)核心逻辑:按组件化、开放式设计,所有系统用统一的接口、统一的数据格式、统一的安全标准,就像拼积木一样,能灵活组合;

2)关键优势

a.兼容第三方平台:能对接集团已有的监控平台、录播平台、KVM坐席系统,不用推倒重来

b.灵活加功能:后期要加“AI监控分析”“应急指挥APP”,只需在现有平台上装新组件,不用换基础软件;

c.数据互通:不同系统的数据能互相调用(如监控数据能导入大数据平台分析),不会各算各的

3)智能化管理:所见即所得,操作零门槛

1)核心逻辑:用可视化界面代替复杂的按键、代码,所有操作看得见、摸得着

2)关键优势

a.实时预览:所有音视频信号(如监控、电脑画面)能在控制屏(PAD、电脑)上实时看到,调错了能立刻发现;

b.定制化界面:能按用户需求设计界面——比如给领导的界面只留一键开会”“调大屏等核心功能,给技术人员的界面多一些高级设置;

c.傻瓜式操作:不用记复杂步骤,比如用手指拖拽画面就能切换显示模式,像用手机一样简单。

3.2 总体架构:以分布式系统为核心,打通所有环节

传统指挥中心的问题是系统独立、信号不通,比如大屏用一套拼接系统,音频用一套调音系统,监控用一套硬盘录像机,互相之间没关联。现在我们用多媒体分布式交互管理系统(简称分布式系统)作为核心,把所有设备、系统连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分布式系统的核心作用

简单说,分布式系统就像信息快递员+交通指挥官

1.作为快递员:把所有设备的信号(视频、音频、控制指令)通过IP网络传输,不管设备在哪个房间,都能快速送达;

2.作为指挥官:统一管理所有信号的去向”——比如决定哪路监控画面推到大屏、哪路电脑信号传到会议室,还能控制设备开关、模式切换。

系统组网拓扑图

通过这张图,能清晰看到所有设备如何连接、信号如何流转:


image.png


从图中能看到:

1.信号来源:包括本地的电脑、摄像机、监控平台,还有上下级单位的会议平台、指挥平台,所有信号都通过网络进入分布式系统;

2.信号处理:分布式系统对信号进行融合处理

3.信号输出:处理后的信号送到大屏、音箱、会议终端等设备,同时支持控制指令反向传输(如用PAD控制摄像机转动);

4.用户操作:工作人员通过PAD、电脑等控制终端,在一个界面上完成所有操作,不用接触底层设备。

3.2.1 系统特点:8大核心优势,解决实际痛点

分布式系统之所以能满足需求,关键在于它有8接地气的特点,每个特点都对应一个实际痛点:

1)可视化操作:调信号不用瞎猜,看得见才放心

传统系统调信号时,只能按按键,不知道实际效果,容易出错。现在用可视化界面:

1)所有电脑、摄像机的信号,都能在控制屏(PAD)上实时显示,一目了然;

2)操作时所见即所得:想把监控1推到大屏,直接在PAD上点监控1的画面,拖拽到大屏图标上,立刻就能显示,不用记编号;

3)多场所统一控制:用一台PAD就能管指挥中心、会议室、分中心的设备,也能给每个场所配独立控制终端,权限分明。


image.png



 

还支持预案一键调用:提前设置好常用场景,比如应急模式包含大屏分9屏显示监控+打开会议系统+调亮灯光,用PAD点一下就能触发,1秒内完成所有操作,不用手动调每个设备。


image.png



 

界面还能定制化设计:比如给水投集团的界面加集团LOGO,把常用功能(如调GIS地图、开视频会议)放在首页,不常用的藏在二级菜单,符合使用习惯。



image.png



2)音视频同步传输:看画面不卡声,控设备不费劲

以前音频和视频用不同线路传输,容易出现画面走了,声音还没到的延迟。现在:

1)音频和视频通过同一条网线传输,同步性极高(延迟<100毫秒,人耳和眼睛感觉不到),实现所见即所听

2)控制联动:点视频画面就能控音频——比如点摄像机画面,界面会自动弹出音频控制按钮(调音量、开麦克风);点电脑画面,能同步控制电脑的音频开关(比如关掉PPT的背景音乐)。



image.png
image.png

3)协作办公+远程管理:坐席互传数据,PAD控电脑

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协作——比如甲的电脑上有管网数据,乙需要用这个数据做分析,以前要拷贝文件,现在用“KVM坐席管理功能:

1)坐席互推:甲在自己的电脑上,能直接把管网数据画面推给乙的显示器,乙也能把分析结果推回给甲,不用U盘拷贝;还能同时推给多个坐席,提高协作效率;

2)KVM控制:用PAD就能远程控制电脑——比如会议时需要翻PPT,不用跑到电脑前,在PAD上点上一页”“下一页就行;甚至能修改文档(如在PAD上编辑应急方案),就像在电脑上操作一样。


image.png

 

4)分区合作:各部门管自己的屏,互不干扰

指挥中心的大屏可能分给多个部门用——比如左侧3块屏给管网监控部,右侧3块屏给应急指挥部,如果大家都能调所有屏,容易互相干扰。

现在支持分区权限管理

1)给每个部门分配专属显示区,比如管网部只能操作左侧3块屏,应急部只能操作右侧3块屏;

2)部门在自己的区域内,能自由操作,不会影响其他部门的显示内容;

3)管理员有全局权限,紧急时能接管所有区域,统一调度。



image.png

5)指定窗口轮巡:多监控自动切,不用手动换

如果有100路监控信号,大屏只能显示9路,工作人员要不停手动切换才能看全,很麻烦。现在支持指定窗口轮巡

1)选择任意窗口设置轮巡,比如让它每隔10秒自动切换1路监控(从水厂1→水厂2→泵站1→…);

2)其他窗口正常操作:比如左侧8块屏固定显示管网数据,只有右下角轮巡监控,互不影响;

3)支持多窗口同时轮巡:比如左上角窗口轮巡水厂监控,右下角窗口轮巡泵站监控,一次看更多信号。



image.png


6)画面电子放大:细节看不清?框选就能放大

大屏显示的画面有时细节太小,看不清关键信息。现在:

1)用控制终端(PAD/电脑)在画面上框选需要放大的区域,系统会自动把这个区域全屏显示,细节看得清清楚楚;

2)放大后能再放大,也能一键还原回原来的画面,操作灵活。

image.png

7)一键同屏/多屏联动:预编方案,一键同步上一篇:北京海军某部音视频系统升级改造解决方案-凯源恒润北京监控安装工程公司
下一篇:北京矿山智能化系统及融合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凯源恒润北京监控安装工程公司

相关推荐